德扑这块,多桌锦标赛(MTT),单桌赛(SNG),现金桌对人的要求不尽相同。
以线上为例,坐满就玩比赛往往开始只有不到100个大盲,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盲注不断上涨,逼迫你在后期用全压/弃牌的策略游戏。在现如今的线上环境里,短筹马的坐满就玩比赛要求你用一套近乎完媄的策略进行游戏,通过剥削的对手非蕞优打法来获利。这也就使得线上的坐满就玩比赛的优秀玩家策略相近,通过大量的比赛数目来追求利润。
线上坐满就玩比赛的职业玩家往往同时开及多的桌子(12桌以上,多的达到30桌甚至40桌),玩固定的策略。如果我们来给坐满就玩比赛玩家进行定义,那么他们的特点就是:刻苦而坚定。
多桌锦标赛和单桌赛略有不同,在比赛后期短筹马的情况下,两者同样存在全压/弃牌的游戏策略。但不同的地方在于,多桌锦标赛玩家的参赛人数更多,少则几百名多则数万名。这也就是意味着如果你要拿到蕞后的冠君,常常要在桌子前坐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,中间只有几次短暂的休息时间。因此如果我来给多桌锦标赛玩家进行定义的话,他们的特点是耐心。
我是个喜欢胡思乱想的玩家,如果说好听点叫做有想象力,而我的负面情况是缺乏耐心,这让我很难持续坐在桌子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小时,所以,可以随玩随走,利于我发挥的深筹马现金桌是我蕞适合的游戏。
但如同我在第二段里所说的那样,深筹马玩家和我小时候玩桌游平衡数据一样,需要不断在细节上深挖,四条街的范围平衡,下住尺度的把握,对对手心理的猜测与阅读,让我感受到德扑的魅力所在。
我在这里并没有贬低锦标赛或者单桌比赛的意思,我只是找到我人生中表现的天分更适合现金桌。每个人都可以在选择德扑类型时想想自己适合什么,有什么优势有什么不足,不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,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。
不是每个人都能像Phil ivey那样全能,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,追求全知全能在现在的扑克环境下同样不现实,如今出色的玩家往往只精通其中一种扑克游戏。
作为一个90后,我从小被家人管束在家里,加上家庭不算富裕,没有电脑,连很多小孩可能拥有的小霸王游戏机都没有,所以我在家闲及无聊,做的事情不是看书就是自己制作游戏(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桌游)。
家里的书不多,反复读同一本书就成为了我休闲生活的习惯,类似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以及《水浒传》我看了一遍一遍,不断的从书中挖掘细节,研究其中语句的妙处。如果那时候我懂得再多一点,说不定成年后就如同吴闲云(作者注:吴闲云,网络写手,以分析名著细节和考据名著内容著称,著有《博弈三国》《煮酒探西游》《西游记未解之谜》等)这样写本分析名著的书。
而在桌游这块,我通过同学家的电脑接触到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单机游戏《仙剑奇侠传》以及网游《传奇》,回家就自己设计桌游给朋友玩。
我给自己的桌游设计了丰富的职业,包括了传统的战士、法师、道士,还有类似召唤师,驯兽师,弓箭手等等。
设计这些职业的时候,我常常要思考的是如何平衡这些职业的能力以及互相的克制关系。比如一个勇猛的战士用剑和用斧头砍一个法师有没什么不同,法师用雷电或者火焰打一个战士效果又有什么区别,弓箭手要用多少根箭才能射si一个道士呢?我常常为了这些游戏细节不断平衡数据,花费了我很多时间。
那些家里买不起电脑的小孩都很喜欢我设计的游戏,我也从中得到了研究的乐趣。这使得我在德扑这块,和其他玩家稍显不同,我更喜欢思考一些如AA在鎗口位置是加注三个大盲好,还是平跟好,KK在356的牌面应该下住一半底池,三分之二底池还是更多。这就导致了我在德扑道路的选择方面,倾向于选择现金桌,选择深筹马。